关注微信

400-690-2001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华智视野 热点解读

华智视野

Huazhi Vision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华智视野 热点解读

国资国企一周要闻简报(2023年8月7日-2023年8月13日)

发布时间:2023/08/17   Click:
  1. 一、   一周要闻

  2. 1.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深化提升八项重点任务

  3. 2. 国务院国资委: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

  4. 3. 国资委重磅发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5. 二、   企业观察

  6. 4. 兵器装备集团与中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5. 中建一局:推动采购转型 助力提升行业供应链水平

 

 

1.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深化提升八项重点任务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时间是2023年至2025年,总共三年时间,所以业内称之为“新三年行动”。

新三年行动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保障,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公平竞争环境,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对比新旧三年行动,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新三年行动更加强调科技创新与战略安全,这就是“国之所需”之体现,是二十大之后新时期国资国企改革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没有再提“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但“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包含混改。第三,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前是两项任务,现在并到一起了,而且强调“长效化”。第四,新三年行动没有再提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第五,其他四项重点任务不变,但重心也有所变化。一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现在改为“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公平竞争环境”,突出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二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三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由“形成”改为“健全”;四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调完善党领导国企的制度机制,加强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建设。

华智观点:

2023年国企改革开启新的三年行动,经过“旧三年行动”的实践和在此改革成果基础上,“新三年行动”的改革要求更高更明确:核心目标导向由企业和产业目标上升至产业和国家层面的目标;改革重点由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机制制度、要有所行动,明确为国企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实现由“大”变“强”,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华智认为,国企制定自己新一轮改革实施方案和战略修编时,不仅应提高站位,进行更大程度的产业谋划和布局;也要思考如何在国家导向下选择适合的主业,做出自身的战略选择。

 

2.国务院国资委: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

近日,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简称《通知》),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治理)专项报告编制工作。该文件是为落实2022年国资委发布的《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中央企业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华智观点: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层面对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愈加重视,ESG可为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方面发展提供指导性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识,ESG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度契合,也是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的必然要求。现如今,ESG相关信息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本土化的ESG标准,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口径不一和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使得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发放绿色信贷时造成了困扰,特别是吸引国外资本不占优势。华智认为,随着央企率先进行ESG信息披露实践,相信统一的ESG标准会逐渐覆盖至所有A股上市公司。

《通知》里包含三个文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相关情况报告》——作为总纲,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过程、成果、特点及预评估等内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指标参考,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132个三级指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提供了ESG专项报告的最基础格式参考。


3.国资委重磅发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位置,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拟文指出,要加快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华智观点: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在如今国际合作环境不理想的局面下,我国只有直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场“头号工程”中,作为“国家队”的国有企业能做些什么?华智认为,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也要进行深度的管理改革,创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此外,不可忽视民间力量,也可探索国企民企抱团联动创新之路,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更是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4. 兵器装备集团与中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9日,兵器装备集团与中铝集团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高效、务实、创新合作模式。

推进先进制造和装备、汽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服务、联合技术研发、产融合作等领域合作,构建稳固、可持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

 

5.中建一局:推动采购转型 助力提升行业供应链水平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一局锚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供应链平台和管理体系,推动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变革升级。

塑强一套体系,构建全组织支撑、全系统协同、全要素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格局。

健全完善供应链组织协调体系。中建一局建立纵向贯通的“1+16+N”组织体系,公司总部统筹引领,16家施工类子企业协同联动、N家三级公司实施应用;成立横向联动的“1+1+6+1+N”执行体系,1个领导小组,1个部门牵头,6个系统联动,1家企业载体,N家企业支撑。

构建主要资源标准化架构体系。公司发布257套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固化12套审批流程。

提升三种能力,夯实低成本竞争能力、高盈利水平、产业链稳定的供应链支撑保障。

提升集中采购能力。公司组织实施“覆盖合同额超80%重点区域、采购额超80%重要资源”的“双80%”集中采购模式,培育集约优势

提升集付管理能力。公司按照“两种模式、五项原则”管理思路,全面推广集付管理,集付区域涵盖市场布局核心区域,执行多样化付款条件,明确“不付变为不采”“采购决策变为经营决策”管理机制。

提升资源管理能力。公司按照“存量优化、增量严控”原则,设置资源准入底线10条,考察标准30条,新引进优质资源5938家;构建分供方评价体系。

创新两个平台,打造数字赋能、供需聚合、协同高效的供应链融合平台

系统贯通数据,降低人力成本。公司对内开展组织、人员、项目、合同、物资字典五类基础要素对接,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自动推送功能;对外打通价格信息网站,系统智能对账,降低人工成本,为基层员工减负。

加强穿透管理,夯实基础数据。公司构建全流程线上标准化体系,运用商品化定价、订单实时收发货、智能对账等管理模式。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新华社、华夏时报、澎湃新闻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