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400-690-2001
智库简介 研究报告专题研究 智库专家 华智讲座

专题研究

Thematic studies
智库简介 研究报告专题研究 智库专家 华智讲座

【双碳】朱民: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带来3-4倍增长空间

发布时间:2021/12/13   Click:

“碳中和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给中国经济带来3~4倍的增长。”

12月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做出上述预测。他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GDP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以2020年为基数,到2050年,中国GDP大约增长3.5倍左右。而在一次能源消耗不变,碳排放降至零或者下降90%(有10%的森林碳汇空间)的场景下,中国还会迎来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这一增长空间,正是零碳科技创新赋予的。下一步,无论是提升太阳能光伏效率、降低电解铝制氢成本,还是支持新型储能、热泵技术发展,都离不开科技进步。”朱民称。

他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潮流就是碳中和,这也正成为促进科技创新落地的最大场景。展望未来,碳中和将成为一个长潮,在30~40年的过程中,掀起技术迭代更新的巨浪。

与此同时,由于碳中和体现在能源生产、输送、配置、使用的全流程和多个微观场景,朱民表示,碳中和推动的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从煤电、天然气电到风电的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还体现在汽车、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变革的方方面面,更会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朱民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情况。他表示,中国碳排放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往下走,下降的速度将会很快。碳中和对中国意味着:一次能源消耗不变,而碳排放下降为零,或下降90%,剩下10%为森林碳汇。比如碳中和要推进零碳科技创新,那太阳能光伏效率提升就非常重要,要从20%提高到30%。此外,氢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之一,成本下降很重要,包括氢原料电池、核聚变以及电池、储能、热泵等都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中国的能源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新能源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发表的论文质量在全球领先。朱民举例称,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发表的顶端论文数量全球领先;在风能方面,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位列第二;在地热能源利用方面,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于全球第一,美国次之;在生物能源领域,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朱民表示,在把能源结构创新运用到实际的过程中,数字化至关重要。在未来的新能源体系里,能源供给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光伏能源、风电、氢能、储能是核心。同时,外面输送网系统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中国智能网通过边缘计算的传播、电子电力、云等,在应用上是完全的智能系统。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发展和协调,这是巨大的场景。

理论研究的突破是科技创新落地的基础。但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蕴含多重风险,朱民认为,推动碳中和相关的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

“现在业界达成的共识是,碳中和相关科技已有1/3成型、1/3在研究过程中,还有1/3处于未知状态,这就需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充分发挥国家和市场的力量,形成支持的合力,并充分发挥长期的资本投资,PE/VC的作用。”朱民称。

朱民也表示,在金融领域,碳中和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是巨大的,而在这巨大的投资规模中,科技创新的相关投资就占据一定比例。

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如果以2℃为目标,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会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以1.5℃为目标,该类投资则会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欧洲某权威机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投资规模将达到268万亿人民币。巨大的投资规模会和创新紧密联系。

但由于碳中和所需的相关投融资均呈现周期长、规模大、风险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朱民认为,金融业要为相关科技创新企业的高风险、巨额融资提供更多模式、体制上的创新。

“金融创新很重要。一定要把政府、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特别是保险市场的资金都统筹起来,起到风险共享和减压的作用。”朱民称,比如,在碳交易过程中,需要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支持,帮助价格机制形成得更加完美。当前,在广东、江西等部分地区已出台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以推动碳中和落地。

此外,朱民还表示,在推动整个金融结构和消费行为向碳中和倾斜过程中,金融债将会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朱民表示,碳中和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最大的场景,这个过程中,不只是龙头企业和产业会发生变化,还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碳中和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领域是巨大的,会带给众多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巨大的机会和场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共有0条评论